跳到主要內容 :::
:::

批覆容星橋,不能代印陳春生所輯「革命史稿」一書 detail

上一筆
:::

批覆容星橋,不能代印陳春生所輯「革命史稿」一書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45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題名

批覆容星橋,不能代印陳春生所輯「革命史稿」一書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四年

西元紀年

一九一五年

新曆(西曆)月日

十一月九日

國父年歲

50

全文內容

同志陳春生者,服務香港中國日報有年,對革命史料頗注意蒐集,是年輯成「革命史稿」一書,特託興中會老同志容星橋致書於先生,轉懇代為刊印。惟先生以陳春生雖久主筆政,然對於革命史仍是門外漢,其所收藏,不免街談巷語,掛一漏萬,殊不足為革命之史料,故不能代為印行,因將原件退還。(註一三五)

注釋

(註一三五) 「國父全集」第六冊,一一○頁。

相關人名
容星橋陳春生
相關地名
中國香港
相關專有名詞
中國日報興中會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832-0833

檢索詞出現頁次

秋,再遣歐陽靖國謀贛,時爾璵赴日本,之麒復兼浙事,新舊同志雲集,勢日張。贛、浙袁黨大懼,各派探至滬,懸金購之麒。有湘蘭者,為袁黨收買,乘間行刺,之麒重傷而卒,時年三十八歲。兇手湘蘭逃,於民國十六年十一月伏誅於杭州。之麒,字仁卿,世籍浙江青田,兄之龍,弟之麟,均參加革命,先後死;妻陳氏,無所出,嗣子奇峯。(註一三二)先生論之麒云:「夏老成負重望,其在江浙,屢為武備陸軍學堂總辦,與廣東之趙聲相似,而勢力尤大。」(註一三三)
十一月八日委湖南軍事人員。
   先生委謝介僧為中華革命軍湖南革命軍司令長官部副官長,林修梅為參謀長,仇鰲為軍事參議。(註一三四)

 十一月九日 批覆容星橋,不能代印陳春生所輯「革命史稿」一書。
   同志陳春生者,服務香港中國日報有年,對革命史料頗注意蒐集,是年輯成「革命史稿」一書,特託興中會老同志容星橋致書於先生,轉懇代為刊印。惟先生以陳春生雖久主筆政,然對
(註一三二)黃化宙:「夏烈士仁卿傳」(中央黨史會藏)。
(註一三三) 「國父全集」第四冊,三三六──三三七頁;「討袁史料」(一)(「革命文獻」第四十六輯,二三一──二三三頁)。
(註一三四) 中華革命黨總務部機要處文件分發簿。

國父年譜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 五十歲  八三二

於革命史仍是門外漢,其所收藏,不免街談巷語,掛一漏萬,殊不足為革命之史料,故不能代為印行,因將原件退還。(註一三五)

 十一月十日 陳其美命王曉峯、王明山刺殺上海鎮守使鄭汝成。
   陳其美於十月奉命赴廣東進行討袁,並與許崇智同往南洋籌款。其美旋由東京經上海,滬上同志,以袁進行帝制甚急,民情激昂,海陸軍人暗中同情討袁者益眾,機不可失,乃留其美在滬主持。其美既留滬,以上海為全國重鎮,長江咽喉,而袁將鄭汝成,擁精兵數萬,並控制海軍,為袁屏障江南。鄭幹練多智謀,設不去之,則在上海難於發動。適十一月十日,駐滬日總領事署開會慶祝日皇登極典禮,汝成為上海鎮守使,禮須往賀。其美偵悉鄭由龍華至日本領事署所經路線,選死士十餘人,攜武器分佈各要隘,尤注重英租界外白渡橋一線,即以果勇而嫻射擊之王曉峯、王明山二人任之。曉峯吉林人,明山山東萊陽人,皆沉默寡言,重然諾。其美語之曰:「吾將靜候公等之成功與成仁矣。」是日晨,曉峯挾二槍,明山懷二炸彈,伺於外白渡橋側。十一許,鄭率其司務長舒錦秀,乘汽車來。將近外白渡橋,以車輛填塞,車徐徐行。
  明山即出炸彈投之,未中;訇然爆發,行人惶恐奔避;司機正捩車擬疾駛去,明山見事迫,躍而前,再擲第二彈,中車,車蓋裂,玻璃紛飛,鄭及其司務長受震而暈。曉峯乃疾登車,左手
(註一三五)「國父全集」第六冊,一一○頁。

國父年譜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 五十歲 八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