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附錄:建設以修治道路為第一要着 detail

:::

附錄:建設以修治道路為第一要着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42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附錄:建設以修治道路為第一要着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05/08/16

西元日期

1916/08/16

國父年歲

51

全文內容

附錄:建設以修治道路為第一要着(註一)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八月十六日在杭州督署歡迎會演講
兄弟今日承呂公望都督寵召,獲此機會與諸君聚首一堂,良深忻幸!
兄弟四年前曾到杭州,今日重來,見道路修治,氣象一新,足見浙江之進步。至於此次獨立省分,共有五省,而雲、貴、廣西均貧瘠之區,廣東經此戰禍,亦糜爛不堪;惟浙江屹然不動,於財政上受影響亦尠。故在獨立各省中為最有希望,而日後所負責任,亦甚重大。以諸君之力,竭力整理,必能使浙江為全國之模範,此兄弟所希望於諸君者也。
若就全國而論,則中華民國成立,於今五年,此五年中,若云建設,正大有可為。乃因人民智識未盡開通,遂為野心家所利用,非但不能建設,且並立國之基礎,亦遭動搖,殊堪痛惜!今者共和再造,不容再緩。惟茲事千頭萬緒,從何做起,而要以交通便利為第一要着。欲交通便利,必先修治道路。覘人國(註二)者於其國之文明發達與否,可於其道路卜之。蓋道路不修。則交通不便。百業因之而俱廢,欲求文明進步,豈可得哉!至於道路修治以後,尤以通行迅速為要。吾國昔年有以為危險者,今則已無此觀念。然以自動車與火車較,則自動車之速力,優於火車遠甚。余昔遊倫敦,僅一處有自動車,觀者頗以為奇。今則到處皆有,且可以自動車之多寡,卜其文明之程度。吾國若能趕造鐵路,並整理道路,則相離較近之地,可使自動車以代火車,往來尤為迅速。
或慮中國貧窮,造路無費,不知中國非真窮者,若係真窮,則外人亦不肯投資於我國。何以政府借用外債,動輒千萬,而外國人曾無吝色也?故論吾國今日境象,譬如一富戶中落,藏金於櫝,而子孫不知,反日日憂貧,日日借債,豈不可笑!予每遇西人,談次輒豔羨中國之富。吾國乃以貧窮為慮,異哉!回憶四年前因蒙古問題,幾與俄國啟釁,余當時曾謂與俄戰,非練兵五百萬不可。聞者以為空談,或以為無費。不知以人口論,英國人口僅四千餘萬,而三年間練兵四百萬;以面積論,德意志僅抵浙江一省,而天下莫強焉。以吾國人民之眾,面積之廣,二年間練兵五百萬,亦非難事。若云無費,則可發行紙幣。余此說在當時頗為世人所懷疑。逮至今日,歐戰發生,餉額之巨,為亘古所未有,若一一使用現銀,國內安得有如許現銀,以備應用。所恃以救濟者,紙幣耳。故發行紙幣,非不可能之事,在辦理者善為之而已。
至於一國之中,土地不論大小,人口不論多寡,其生產力強者國常富。中國地大物博,貨物山積,烏得言貧?即就浙江而論,為產絲最富區域,如能聯合鄰省,若江蘇,若安徽,自辦工廠,以所產之絲,製成綢緞,以供全國之用,則挽回利權,實非淺鮮。
今尚有一語奉告:凡職業無論大小,官階無論高卑,若不能立志,雖做皇帝、做總統,亦無事可做。若能立志,則雖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余嘗見有一西人日記,言杭州在五百年前之文明,為當時歐洲所不見。吾甚希望諸君,不論職業大小,官階尊卑,各盡其力,以保守固有之文明,並日圖進步,為全國之模範。諸君處此最有希望之浙江,必能共負責任,以慰全國之希望。

注釋

(註一) 據「中宣新編」。與前篇據「胡本」之「道路為建設着手之第一端」同為在杭州督署歡迎會演講詞。惟日期及內容互有出入,今
併存。
(註二) 原文為「覘國」,今據「會本」增「人」字。

相關人名
呂公望區廣
相關地名
中國安徽江蘇杭州倫敦浙江蒙古廣西廣東歐洲
相關專有名詞
人口論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171-172

檢索詞出現頁次

年內練兵四百萬。我以十倍之戶口,五年期限,何難練五百萬人乎?至於紙幣之流弊,患在行之不得其宜。今日歐戰期中,俄德全用紙幣,是豈理想空談乎?財政困窮,因其不得方法,而非由實幣之稀。地方生產力既繁,何患不能致富?
如浙江絲之出產,名著全球,倘能利用此生產力,不使生絲出洋,而織成以致用,所增富力不可計,且能養活多數工人。然生產物之流通,仍以道路靈捷為貴。浙江既有如許根基,如許機會,諸君同心協力,先致力於道路一事,次及工藝問題,則文明為他省之模範,全國實仰賴之。大凡事業成功之大小,與地位之大小無關。民國成立之初,鄙人等竭力贊助袁氏,滿願其能成就事功,而結果乃至於此。人苟有正確之志趣,地位雖小,未嘗無大事業之成功。所望諸君,人人盡其責任心,則浙江大有可為。如道路一事,乃建設著手之第一端,由此著著進行,前途正未有艾也。
(註一) 據「胡本」。
(註二) 原文為「少之」,今據「會本」改。

附錄:建設以修治道路為第一要着(註一)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八月十六日在杭州督署歡迎會演講
  兄弟今日承呂公望都督寵召,獲此機會與諸君聚首一堂,良深忻幸!
  兄弟四年前曾到杭州,今日重來,見道路修治,氣象一新,足見浙江之進步。至於此次獨立省分,共有五省,而雲、貴、廣西均貧瘠之區,廣東經此戰禍,亦糜爛不堪;惟浙江屹然不動,於財政上受影響亦尠。故在獨立各省中為最有希望,而日後所負責任,亦甚重大。以諸君之力,竭力整理,必能使浙江為全國之模範,此兄弟所希望於諸君者也。
  若就全國而論,則中華民國成立,於今五年,此五年中,若云建設,正大有可為。乃因人民智識未盡開通,遂為野心家所利用,非但不能建設,且並立國之基礎,亦遭動搖,殊堪痛惜!今者共和再造,不容再緩。惟茲事千頭萬緒,從何做起,而要以交通便利為第一要着。欲交通便利,必先修治道路。覘人國(註二)者於其國之文明發達與否,可於其道路卜之。蓋道路不修。則交通不便。百業因之而俱廢,欲求文明進步,豈可得哉!至於道路修治以後,尤以通行迅速為要。
吾國昔年有以為危險者,今則已無此觀念。然以自動車與火車較,則自動車之速力,優於火車遠甚。余昔遊倫敦,僅一
演講民國五年八月一七一

處有自動車,觀者頗以為奇。今則到處皆有,且可以自動車之多寡,卜其文明之程度。吾國若能趕造鐵路,並整理道路,則相離較近之地,可使自動車以代火車,往來尤為迅速。
  或慮中國貧窮,造路無費,不知中國非真窮者,若係真窮,則外人亦不肯投資於我國。何以政府借用外債,動輒千萬,而外國人曾無吝色也?故論吾國今日境象,譬如一富戶中落,藏金於櫝,而子孫不知,反日日憂貧,日日借債,豈不可笑!予每遇西人,談次輒豔羨中國之富。吾國乃以貧窮為慮,異哉!回憶四年前因蒙古問題,幾與俄國啟釁,余當時曾謂與俄戰,非練兵五百萬不可。聞者以為空談,或以為無費。不知以人口論,英國人口僅四千餘萬,而三年間練兵四百萬;以面積論,德意志僅抵浙江一省,而天下莫強焉。以吾國人民之眾,面積之廣,二年間練兵五百萬,亦非難事。若云無費,則可發行紙幣。余此說在當時頗為世人所懷疑。逮至今日,歐戰發生,餉額之巨,為亘古所未有,若一一使用現銀,國內安得有如許現銀,以備應用。所恃以救濟者,紙幣耳。故發行紙幣,非不可能之事,在辦理者善為之而已。
  至於一國之中,土地不論大小,人口不論多寡,其生產力強者國常富。中國地大物博,貨物山積,烏得言貧?即就浙江而論,為產絲最富區域,如能聯合鄰省,若江蘇,若安徽,自辦工廠,以所產之絲,製成綢緞,以供全國之用,則挽回利權,實非淺鮮。
  今尚有一語奉告:凡職業無論大小,官階無論高卑,若不能立志,雖做皇帝、做總統,亦無事可做。若能立志,則雖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余嘗見有一西人日記,言杭州在五百年前之文明,為當時歐洲所不見。吾甚希望諸君,不論職業大小,官階尊卑,各盡其力,以保守固有之文明,並日圖進步,為全國之模範。諸君處此最有希望之浙江,必能共負責任,以慰全國之希望。
(註一) 據「中宣新編」。與前篇據「胡本」之「道路為建設着手之第一端」同為在杭州督署歡迎會演講詞。惟日期及內容互有出入,今 併存。
(註二) 原文為「覘國」,今據「會本」增「人」字。

國父全集 一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