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務興利公司債券
中華民務興利公司債券
雜文
-007/11/15
1905/12/11
40
中華民務興利公司債券(註一) 民前七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九○五年十二月十一日)
正面
公債本利壹仟圓券。第壹回黃字第壹百卅五號。廣東募債總局五年內清還。總理經手收銀人 孫文(簽名)。天運歲次乙巳年十一月十五日發。
背面
中華民務興利公司,今議立新章,興創大利,以期利益均沾,特向外募集公債貳百萬圓,以充資本。自本公司開辦生意之日始,每年清還本利五份之一,限期五年之內,本利清還。如到五年期滿,有不願收回本利者,以後則照本利之數,每年算回週息五釐,每年派息一次。特立此券收執為憑。廣東募債總局立約。
(註一) 據債券原件影印。見馮自由「革命逸史」初集。孫先生於是年十月離日本赴越南募集革命基金。行前,在橫濱印制千元票面的債
券兩千張。到西貢堤岸後,建立同盟會分會並發行該債券。
國父全集
第六冊
550-551
(註一) 英文件見「國父全集」第十冊英文本。
漢公著「太平天國戰史」序(註一) 民前八年(一九○四年)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劍,驅逐異胡,即位於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而皇祀弗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非洪,是蓋以成功論豪傑也。胡元亡漢,運不及百年,去古未遠,衣冠制度仍用漢官儀,加以當時士君子,半師承趙江漢、劉因諸賢學說,華夷之辯,多能道者。故李思齊等擁兵關陝不出,劉基、徐達、常遇春、胡深諸人皆徒步從明祖,羣起亡胡,則大事易舉也。滿清竊國二百餘年,明逸老之流風遺韵,蕩然無存。士大夫又久處異族籠絡壓抑之下,習與相忘,廉恥道喪,莫此為甚,雖以羅、曾、左、郭號稱學者,終不明春秋大義,日陷于以漢攻漢之策,太平天國遂底于亡。豈天未厭胡運歟?漢子孫不肖應使然歟?抑當時戰略失宜有以致之歟?洪朝亡國距今四十年,一代典章偉績概付焚如,即洪門子弟亦不詳其事實,是可憂也。漢公搜輯東西太平遺書,鈔譯成冊,中土秘本考證者不下數十種,雖當年遺老所見所聞異辭,文獻足徵大備,史料官書可據者錄之,題曰太平天國戰史,洵洪朝十三年一代信史也。太平一朝,與戰相終始,其他文藝官制諸典不能蔚然成帙;又近時官書偽本流行,關於太平戰績,每多隱諱。漢公是編,可謂揚皇漢之武功,舉從前穢史一澄清其奸,俾讀者識太平朝之所以異于朱明,漢家謀恢復者不可謂無人。洪門諸君子手此一編,亦足徵高曾矩矱之遺,當世守其志而勿替也,予亦有光榮焉。此序。孫文逸仙拜撰。
(註一) 據漢公編著「太平天國戰史」前編(東京祖國雜誌社出版),本文係採自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的原版本。漢公為劉成禺之筆名。
中華民務興利公司債券(註一) 民前七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九○五年十二月十一日)
正面
國父全集 五五○
公債本利壹仟圓券。第壹回黃字第壹百卅五號。廣東募債總局五年內清還。總理經手收銀人孫文(簽名)。天運歲次乙巳年十一月十五日發。
背面
中華民務興利公司,今議立新章,興創大利,以期利益均沾,特向外募集公債貳百萬圓,以充資本。自本公司開辦生意之日始,每年清還本利五份之一,限期五年之內,本利清還。如到五年期滿,有不願收回本利者,以後則照本利之數,每年算回週息五釐,每年派息一次。特立此券收執為憑。廣東募債總局立約。
(註一) 據債券原件影印。見馮自由「革命逸史」初集。孫先生於是年十月離日本赴越南募集革命基金。行前,在橫濱印制千元票面的債券兩千張。到西貢堤岸後,建立同盟會分會並發行該債券。
中國革命政府債券(譯文)(註一) 民前七年十二月七日(一九○六年一月一日)
中國革命政府約定付給持券人一百元。本政府在中國成立後一年,由廣東政府官庫或其海外代理機構支付。一九○六年一月一日。總理孫文(簽名)
(註一) 孫先生在西貢印刷百元票面的革命債券多箱。債券一面為英文,一面為法文,內容相同。原件製版發表於馮自由「革命逸史」第一集。
輓劉道一烈士詩(註一) 民前六年(一九○七年)(註二)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尚餘遺孼(註三)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風嘶戰馬(註四),神州落日泣哀鴻,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註五)江流一奠公。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一月一日),原標題為「孫大總統舊作『弔劉道一』」。
(註二) 按:民前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一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劉道一遇害於長沙,輓詩或仍在民前六年,推算陽曆則當在一九○七
雜文民前七年十一月――民前六年五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