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附錄:中國發展經濟實業與日本有利 detail

:::

附錄:中國發展經濟實業與日本有利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7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附錄:中國發展經濟實業與日本有利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02/02/21

西元日期

1913/02/21

國父年歲

48

全文內容

附錄:中國發展經濟實業與日本有利(註一)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東京實業家聯合歡迎會演說之另一記錄予多年來為政治而奔走,現已宿願漸遂。此次來訪貴國,得與如此眾多之日本實業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予引為甚大光榮。誠如方才澀澤男爵所談,實業之發展,不僅為政治進步之所必需,實亦為人道之根本。而實業之進步發展本不應為國界所限,但彼白種人嘗不願日本與中國在實業上取得進步。究其根源,無非是擔心日中兩國實業之進步,將使彼歐美人在亞洲失去其實業上之勢力而已,然而此種想法實甚荒謬。當前日中兩國貿易之所以不若日美貿易之盛者,蓋以美國之富較勝於中國之故。但從長遠考慮,中國經濟如不發達,勢必給日本招來許多不利;同時,日本實業之發達,將更有利於中華民國之發展。據此觀之,日中兩國之貿易關係絕非等閒問題。況且,若對將來中國實業之發展能力加以前瞻,以全中國天賦礦產、農產品之豐饒,數億民眾勞動力之巨大,則民國斷無不富之理。所惜者,尚未掌握開發此等富源之鎖鑰――即不諳實業經營之方法而已。一旦掌握此等鎖鑰,民國之富源將立即得以開發。但因民國之政治、法律尚不完備,再加以條約上之束縛,致使民國難於掌握此種鎖鑰。然而經過此次改革,前者可謂病根已絕,但後者即條約上之束縛則不易排除,故亟需仰借友邦日本之助力也。

注釋

(註一) 據日本「龍門雜誌」第二九八號(一九一三年三月出版)譯出。

相關人名
男爵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亞洲東京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139-140

檢索詞出現頁次

中國發展經濟實業與日本有利(註一)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東京實業家聯合歡迎會之演說政治之改革可以短期間成就,實業之發達非有長期間不能。澀澤(註二)先生謂實業為國家成立之本,予謂實人類發達之基。中國古諺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者,經濟也。中國物產豐富,人民眾多,其實業不發達之原因,實由於政治之障害。中國向來所受之政治障害有二:其一為國內的,其一為國際的。國內的政治弊害,為法律不良,保護不周。今者革命既畢,第一障害可望逐漸除去矣。至於國際的政治障害,為中國向來與外人所訂條約不良,喪失主權。在中國之外國人,不受中國法律所轄,而受其治外法權,中國人與外國人同受其害。租界以外(註三)國人不能自由居住,故於輸入外資、經營工業之事,皆不能行。此事非中國人之力所能除去,故不能不望友邦之助力。
  中國近日之情狀,恰如富人廣有物產,藏於倉庫,而未能啟其筦鑰。所謂筦鑰者,即經營新實業之方法是也。此方法是存於歐美日本。苟能除去前所云二層障害,然後歐美日本人乃能自由輸入其新方法於中國,合力圖大陸上實業之發達,中國乃能實行開放門戶主義。政治有國界,至於經濟、實業本無國界可言,此國之人可以投身於彼國之實業界,而圖其發展。比鄰之國,關係尤深。國際相交,一富國與貧國交易,決不如一富國與一富國交易之利,故中國將來經濟及實業之發達,實為日本之利。
  現今歐美有一般人謂,將來東亞實業之發達不利於彼者,實耳食之言也。中日兩國同種同文,關係極古,深望此後兩國民之結合。今日來會,皆日本實業界重要人物,尤望出其數十年之經驗智識,以助中國也。
(註一) 據「民誼」第六號「孫中山先生日本游記」,係孫先生演說之摘要稿。
(註二) 澀澤,即澀澤榮一,時為日本三井物產公司董事長。
(註三) 「以外」應為「以內」。

附錄:中國發展經濟實業與日本有利(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東京實業家聯合歡迎會演說之另一記錄予多年來為政治而奔走,現已宿願漸遂。此次來訪貴國,得與如此眾多之日本實業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予引為甚
演講民國元年二月一三九

大光榮。誠如方才澀澤男爵所談,實業之發展,不僅為政治進步之所必需,實亦為人道之根本。而實業之進步發展本不應為國界所限,但彼白種人嘗不願日本與中國在實業上取得進步。究其根源,無非是擔心日中兩國實業之進步,將使彼歐美人在亞洲失去其實業上之勢力而已,然而此種想法實甚荒謬。當前日中兩國貿易之所以不若日美貿易之盛者,蓋以美國之富較勝於中國之故。但從長遠考慮,中國經濟如不發達,勢必給日本招來許多不利;同時,日本實業之發達,將更有利於中華民國之發展。據此觀之,日中兩國之貿易關係絕非等閒問題。況且,若對將來中國實業之發展能力加以前瞻,以全中國天賦礦產、農產品之豐饒,數億民眾勞動力之巨大,則民國斷無不富之理。所惜者,尚未掌握開發此等富源之鎖鑰――即不諳實業經營之方法而已。一旦掌握此等鎖鑰,民國之富源將立即得以開發。但因民國之政治、法律尚不完備,再加以條約上之束縛,致使民國難於掌握此種鎖鑰。然而經過此次改革,前者可謂病根已絕,但後者即條約上之束縛則不易排除,故亟需仰借友邦日本之助力也。
(註一) 據日本「龍門雜誌」第二九八號(一九一三年三月出版)譯出。

中國國民心理與青年學生之責任(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在日本日華學生團歡迎會之演說中國之初醒,實在中日戰役之後。是時鄙人始倡政治改革之議,漸有和者。以乙未年始起革命軍於廣州,其時和者極寡,殆無成就之希望。及後,庚子年團匪事後,國人大懼,乃於是留學於日本,感於日本政治改革之效,羣以為中國革命之不可緩。最盛之時,在日留學者達二萬人,其十之七八皆持革命主義者。故數年之後,返國者極眾,革命思想遂普及於全國,以收前年革命之效。中國革命事業,實全國人心理所成。而其所以共和建國之理由,蓋因中國人數千年以來之戰事,皆為少數人爭皇位之戰爭,其最強者,滅除其敵人,而自立為皇帝。其在歐洲,有宗教戰爭、政治戰爭、種族戰爭;而在中國,則只有皇位戰爭。人民受苦極深,咸願共和,此全中國人之心理如是。
  外人有謂中華民國之政體不鞏固者,實不足信也。東京學生實為中華民國建國最有功之人,今日得於此相見一堂,敬表感謝之意。今日來會者為中日兩國青年學生,實將來最有望之人,願各勤所學,以盡其天職。諸君之天職,為保障
國父全集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