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海洋意識喚醒國家航向海洋
本館出版品
孫中山的海洋意識喚醒國家航向海洋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
1562-7896
一年三期
走入民國
2018/08
第50期
P030-033
本期主題:孫中山與海上交通
人類自史前時代,就開始探索海洋。居住於大陸邊緣的人們,為了生存,懂得刨舟刻楫,揚向大洋各處,並與彼岸的人們,交換物品或進行買賣。近代以來,隨著工業化的進展,西方各國紛紛提升了輪船的配備與功能,並以貿易來擴展國力。因此,海洋船舶是否發達,就成為檢驗該國是否有海上武力之關鍵。
孫中山生於離澳門不到37公里的香山縣翠亨村,自幼雖聽聞海外種種新奇事物,但至1878年,隨著母親搭乘英輪「格蘭諾克號」,探望檀香山的哥哥孫眉,才親身體驗出洋「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濶,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之感受。其後,為著革命,他有近大半時間亡命天涯,舟船之利用,成為他往返各國間之重要交通工具。
洪憲帝制落幕後,北方由皖系、直系及奉系等軍閥把持。1917年8月,支持孫中山南下護法的主力部隊,就是由曾任海軍總長的程璧光,與林葆澤等所率領的7艘海軍及其艦隊。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砲轟總統府,孫中山走避永豐艦,以上種種,都讓孫中山深切體會到振興海上交通的重要性。本期主要以孫中山的海洋觀為議題作探討,首篇由許世宗從孫中山的海洋意識談論海洋交通建設藍圖,其後以鍾文博的近代中國海軍建設為探討內容,提供讀者饗宴。
國立國父紀念館
臺北市
GPN:200900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