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美在上海策動肇和兵艦起義,翌日,失敗
陳其美在上海策動肇和兵艦起義,翌日,失敗
中華民國四年
一九一五年
十二月五日
50
陳其美設總機關於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漁陽里五號,以蔣中正、吳忠信、楊庶堪、周淡游、邵元冲、丁景良、余建光諸人,分任軍事、財政、總務、文牘、聯絡諸職務。鄭汝成死後,進行愈趨積極。其美對蔣中正倚畀甚殷,如左右手。中正擬定「淞滬起義軍事計劃書」,第一計畫為「一般準備」,以攻取製造局為目的,先取海軍為根據。第二計畫為「攻擊計劃」,佔領海軍必須與陸上砲隊同時佔領;襲取應瑞艦,並策動江陰砲臺反正。第三計畫為「攻取吳淞及經營海軍與龍華砲臺之計劃」,先圖吳淞,以龍華砲隊與海軍同時佔領,則製造局無不下之理;即海軍不能得手,龍華砲隊亦可獨立行動;若能與吳淞相應,事亦可為。(註一四八)其美甚表贊同。十二月三日,適海軍總司令薩鎮冰奉袁軍以檢閱海軍之名南下,命肇和艦迅於六日開赴廣東,同志以肇和艦已經運動成熟,若聽其開去,發動甚難,咸以六日前發難為請。是時肇和艦長黃鳴球,及艦上海軍練習生陳可鈞等皆同意。其美乃電請先生任黃鳴球為海軍總司令,楊虎為海軍陸戰隊正司令,孫祥夫副之。其美則親任淞滬司令長官,吳忠信為參謀長。布署既周,定於五日下午四時海陸軍同時發動。是日為各艦長公讌來滬之海軍總司令薩鎮冰之期,屆時楊虎率海軍陸戰隊,攜手槍,挾炸彈,由黃浦灘乘小汽輪襲取肇和艦。艦上陳可鈞等率眾響應,惟黃鳴球未回艦。楊虎宣告起義,犒賞畢,命取砲彈準備。而砲彈司庫未回,不得已用大椎破庫,取砲彈,裝置既竣,即實行射擊。孫祥夫所率陸戰隊,亦乘小汽艇擬佔應瑞艦,以缺海關護照,不得傍岸停泊;甫登舟,即為巡捕干涉,不得已折回,致應瑞與通濟兩艦,皆未能得手。朱霞、譚斌等率所部攻電話局,已佔領,猝遇袁軍大隊來,迎戰,不敵而退。吳忠信部陸學文等二十餘人,攻警察第一區工程總局,警察全體潰走,而袁軍大至,與戰,喪亡過半。薄子明率所部山東同志二百餘名,進攻警察總局,袁軍蹤至,亦不敵而退。製造局軍隊中同志,聞肇和砲聲,正擬響應,忽砲聲中止,疑失敗,不敢動,於是製造局內之響應亦敗。其美在總機關部,聞肇和砲聲,知事已得手,即偕蔣中正等馳往指揮,及入南市步哨線,前進者漸稀少,獨其美與蔣中正二人,時正黃昏,燈光下且行且語,各哨皆不注意,俄抵工程總局,砲聲頓絕,而袁軍四集,始知應瑞、通濟兩艦又附敵,製造局未應,各路俱敗退。其美始與蔣中正急僱船泝十六浦,由水道至法租界金利源碼頭登岸,折回總機關部;同志亦稍集,乃議再取應瑞艦。忽有法捕房偵探巡捕十餘人,破門而入,逮捕陳果夫、丁景良;果夫故與抗爭聲辯,其美與蔣中正、吳忠信、楊庶堪、章杰等,因是得遯入比鄰,乃免。尋赴蔣之新民里私寓暫避。翌日(六日)晨,薩鎮冰、楊善德重賄應瑞、通濟兩艦官兵,砲擊肇和艦;艦上官兵猝遇驟變,急行還砲,相持一小時許,死傷枕藉。眾議開至吳淞口,以不諳電氣起錨法,錨不能上;又被應瑞艦砲中汽爐,炸裂,同志死傷愈眾。楊虎知事不可為,易服遁至浦東;陳可鈞等十餘人,以負傷不能行,卒為袁軍捕去,悉就義焉。然此轟轟烈烈之戰役,終與史乘同垂不朽。(註一四九)
(註一四八) 蔣中正民國四年手擬計畫原件(中央黨史會藏)。按全文刊載「革命文獻」第六輯,五二──五八頁,
中央黨史會編,臺北。
(註一四九)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一冊,一三──一四頁,民國二十六年三月印行;鄒
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一○五五──一○五六頁。
國父年譜
上冊
0837-0839
十二月五日 陳其美在上海策動肇和兵艦起義,翌日,失敗。
陳其美設總機關於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漁陽里五號,以蔣中正、吳忠信、楊庶堪、周淡游、邵元冲、丁景良、余建光諸人,分任軍事、財政、總務、文牘、聯絡諸職務。鄭汝成死後,進行愈趨積極。其美對蔣中正倚畀甚殷,如左右手。中正擬定「淞滬起義軍事計劃書」,第一計畫為「一般準備」,以攻取製造局為目的,先取海軍為根據。第二計畫為「攻擊計劃」,佔領海軍必須與陸上砲隊同時佔領;襲取應瑞艦,並策動江陰砲臺反正。第三計畫為「攻取吳淞及經營海軍與龍華砲臺之計劃」,先圖吳淞,以龍華砲隊與海軍同時佔領,則製造局無不下之理;即海軍不能得手,龍華砲隊亦可獨立行動;若能與吳淞相應,事亦可為。(註一四八)其美甚表贊同。十二月三日,適海軍總司令薩鎮冰奉袁軍以檢閱海軍之名南下,命肇和艦迅於六日開赴廣東,同志以肇和艦已經運動成熟,若聽其開去,發動甚難,咸以六日前發難為請。是時肇和艦長黃鳴球,及艦上海軍練習生陳可鈞等皆同意。其美乃電請先生任黃鳴球為海軍總司令,楊虎為海軍陸戰隊正司令,孫祥夫副之。其美則親任淞滬司令長官,吳忠信為參謀長。布署既周,定於五日下午四時海陸軍同時發動。是日為各艦長公讌來滬之海軍總司令薩鎮冰之期,屆時楊虎率海
(註一四八)蔣中正民國四年手擬計畫原件(中央黨史會藏)。按全文刊載「革命文獻」第六輯,五二──五八頁,中央黨史會編,臺北。
國父年譜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 五十歲 八三七
軍陸戰隊,攜手槍,挾炸彈,由黃浦灘乘小汽輪襲取肇和艦。艦上陳可鈞等率眾響應,惟黃鳴球未回艦。楊虎宣告起義,犒賞畢,命取砲彈準備。而砲彈司庫未回,不得已用大椎破庫,取砲彈,裝置既竣,即實行射擊。孫祥夫所率陸戰隊,亦乘小汽艇擬佔應瑞艦,以缺海關護照,不得傍岸停泊;甫登舟,即為巡捕干涉,不得已折回,致應瑞與通濟兩艦,皆未能得手。朱霞、譚斌等率所部攻電話局,已佔領,猝遇袁軍大隊來,迎戰,不敵而退。吳忠信部陸學文等二十餘人,攻警察第一區工程總局,警察全體潰走,而袁軍大至,與戰,喪亡過半。薄子明率所部山東同志二百餘名,進攻警察總局,袁軍蹤至,亦不敵而退。製造局軍隊中同志,聞肇和砲聲,正擬響應,忽砲聲中止,疑失敗,不敢動,於是製造局內之響應亦敗。其美在總機關部,聞肇和砲聲,知事已得手,即偕蔣中正等馳往指揮,及入南市步哨線,前進者漸稀少,獨其美與蔣中正二人,時正黃昏,燈光下且行且語,各哨皆不注意,俄抵工程總局,砲聲頓絕,而袁軍四集,始知應瑞、通濟兩艦又附敵,製造局未應,各路俱敗退。其美始與蔣中正急僱船泝十六浦,由水道至法租界金利源碼頭登岸,折回總機關部;同志亦稍集,乃議再取應瑞艦。
忽有法捕房偵探巡捕十餘人,破門而入,逮捕陳果夫、丁景良;果夫故與抗爭聲辯,其美與蔣中正、吳忠信、楊庶堪、章杰等,因是得遯入比鄰,乃免。尋赴蔣之新民里私寓暫避。翌日(六日)晨,薩鎮冰、楊善德重賄應瑞、通濟兩艦官兵,砲擊肇和艦;艦上官兵猝遇驟變,急行還砲,相持一小時許,死傷枕藉。眾議開至吳淞口,以不諳電氣起錨法,錨不能上;又被應
國父年譜民國四年(一九一五)五十歲八三八
瑞艦砲中汽爐,炸裂,同志死傷愈眾。楊虎知事不可為,易服遁至浦東;陳可鈞等十餘人,以負傷不能行,卒為袁軍捕去,悉就義焉。然此轟轟烈烈之戰役,終與史乘同垂不朽。(註一四九)
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凱允僭帝位。
先是袁氏利用參政院,九月二十八日制定「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十月八日,袁氏公佈施行,欲假藉民意實行變更國體。十月二十五日各省區進行選舉「國民代表」,種種黑幕,不勝枚舉。十一月二十日投票表決國體竣事。計選出代表一九九三人,贊成君主立憲一九九三票,同時各代表填寫推戴書,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大皇帝」,委託參政院為總代表代為轉上。
十二月十一日,參政院擬就推戴書,凡二上,本日袁乃下令承認帝制。(註一五○)
十二月十三日委伍發文為彭亨文冬中華革命黨支部部長。(註一五一)
十二月十四日 黃興致電美國駐華公使,請勿贊成袁世凱稱帝。(註一五二)
(註一四九)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一冊,一三──一四頁,民國二十六年三月印行;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一○五五──一○五六頁。
(註一五○) 「東方雜誌」十三卷七、八兩號。
(註一五一) 中華革命黨總務部機要處文件分發簿。
(註一五二) 中央黨史會編:「黃克強先生全集」,三二一頁,民國六十二年十月增訂出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 五十歲 八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