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鍾惺可持陳炯明手書晉謁,求和解,拒之 detail

:::

鍾惺可持陳炯明手書晉謁,求和解,拒之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8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題名

鍾惺可持陳炯明手書晉謁,求和解,拒之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十一年

西元紀年

一九二二年

新曆(西曆)月日

七月一日

國父年歲

57

全文內容

叛軍謀襲長洲要塞,賄買海軍益亟,先生召集各艦長,研究移動艦隊之利害,考慮結果,惟  有鎮定慎重,以靜待動,故決心堅守黃埔。各艦長移動西江之議遂息。是日,鍾惺可持炯明手  書(註一三八)來艦,晉謁先生,請求和解。先生置之不理。
陳炯明曾向先生宣誓捺指印,不敢公開宣言脫黨。乃一面嗾使部下稱兵叛亂,一面仍致書先  生稱總統,求調和,其手段之惡辣,人格之卑劣,至此極矣!旋魏邦平來謁,問先生可否准其  調解,先生責以大義,勉其效陸秀夫,而以文天祥自待。言:「宋代之亡,尚有文、陸;明代  之亡,亦有史可法等。而民國之亡,如無文天祥其人,則何以對民國已死無數之同志,垂範於  未來之國民,以自污其民國十一年來莊嚴璀璨之歷史,而自負其三十年來效死民國之初心  乎?」(註一三九)

注釋

(註一三八) 陳炯明上先生書云:「國事至此,痛心何極!炯雖下野,萬難辭咎。自十六日奉到鈞諭,而省變已作,
挽救無及矣。連日焦思苦慮,不得其道而行。惟念十年患難相從,此心未敢絲毫有負鈞座,不圖兵柄現
已解除,而事變之來,仍集一身,處境如此,亦云苦矣。現惟懇請開示一途,俾得遵行,庶北征部隊,
免至相戕,保全人道,以召天和。國難方殷,此後圖報,為日正長也。耑此,即請鈞安。陳炯明敬啟。
六月二十九日晚。」
(註一三九) 蔣中正:「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一四──一五頁。

相關人名
文天祥史可法陳炯明陸秀夫鍾惺可魏邦平
相關地名
西江長洲黃埔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1218-1219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是日,叛軍某秘書,辭職來書,報告陳炯明近日致葉舉各電,謀害先生益急,並痛斥陳炯明詐偽之行。略云:「陳炯明人格破產,良心掃地盡矣。彼之贊成文化運動,提倡社會主義,以及主張今日之聯省自治者,無非迎合人心,利用潮流,以求達其個人之權利與虛名而已。」(註一三七)
 七月一日 鍾惺可持陳炯明手書晉謁,求和解,拒之。
   叛軍謀襲長洲要塞,賄買海軍益亟,先生召集各艦長,研究移動艦隊之利害,考慮結果,惟有鎮定慎重,以靜待動,故決心堅守黃埔。各艦長移動西江之議遂息。是日,鍾惺可持炯明手書(註一三八)來艦,晉謁先生,請求和解。先生置之不理。
   陳炯明曾向先生宣誓捺指印,不敢公開宣言脫黨。乃一面嗾使部下稱兵叛亂,一面仍致書先生稱總統,求調和,其手段之惡辣,人格之卑劣,至此極矣!旋魏邦平來謁,問先生可否准其
(註一三七)蔣中正:「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一二頁。
(註一三八) 陳炯明上先生書云:「國事至此,痛心何極!炯雖下野,萬難辭咎。自十六日奉到鈞諭,而省變已作, 挽救無及矣。連日焦思苦慮,不得其道而行。惟念十年患難相從,此心未敢絲毫有負鈞座,不圖兵柄現 已解除,而事變之來,仍集一身,處境如此,亦云苦矣。現惟懇請開示一途,俾得遵行,庶北征部隊, 免至相戕,保全人道,以召天和。國難方殷,此後圖報,為日正長也。耑此,即請鈞安。陳炯明敬啟。
六月二十九日晚。」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一八

調解,先生責以大義,勉其效陸秀夫,而以文天祥自待。言:「宋代之亡,尚有文、陸;明代之亡,亦有史可法等。而民國之亡,如無文天祥其人,則何以對民國已死無數之同志,垂範於未來之國民,以自污其民國十一年來莊嚴璀璨之歷史,而自負其三十年來效死民國之初心乎?」(註一三九)
  
 七月二日 北伐軍進至粤境,誓師討賊。
   梁鴻楷既叛去,胡漢民主張尾追,先肅清東江。理由有三:一、叛軍之堅銳,現在韶關,今不往韶關,而逕向梅縣、惠州,是為避堅之計。二、梁部在前,其餘各軍尾追其後,如叛軍與第一師戰,不啻逼第一師為我先鋒。三、如叛軍不與第一師戰,則反旆各軍可悉隨之,乘機而佔惠州。崇智不以為然,蓋彼約定滇軍合攻韶關,滇軍為右翼,彼與福軍,擔當正面,如粤軍分道而行,滇軍必滋疑竇,此其一;福軍勢弱,如彼不加入,則韶關一路,福軍遂等於無用,此其二;由東江至省城,畢竟路遠,先生現困於兵艦,應急趨近路援救,緩則海軍難保不變,故總以逕向韶關為宜。遂決定向韶關進兵。(註一四○)是日,許(崇智)、李(福林)、朱(培德)、黃(大偉)諸部皆入粤境,自南雄、始興直指韶州,決定攻韶計劃如下:(一)以滇軍朱培德全
(註一三九)蔣中正:「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一四──一五頁。
(註一四○) 胡漢民:「六月十六之廻顧」(「胡漢民先生文集」第二冊,一九三──一九四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