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臨時參議院決定政府仍設南京 detail

:::

臨時參議院決定政府仍設南京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55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題名

臨時參議院決定政府仍設南京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元年

西元紀年

一九一二年

新曆(西曆)月日

二月十五日

國父年歲

47

全文內容

參議院於昨日決議臨時政府地點設北京。今日先生咨文覆議,參議員爭論激烈,再投票表決,以十九票對七票,多數可決,臨時政府地點仍設南京。先生所以堅主奠都南京者,一因袁世凱在北京,聞其虛聲而居心難測,故南北聲氣未易溝通,雙方舉動時滋誤會,統一前途,障礙甚多。袪此障礙,必袁南下就職南京,種種疑慮自可冰釋。二因元、明、清三代均都北京,宮殿巍峨,每足引起執政者帝王癡夢;官僚遺毒,深植社會人心,惟有毅然遷都,使其失所憑藉,則蕩瑕滌穢,成效易彰,共和前途,實深利賴。(註六十七)

注釋

(註六十七)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一○二一──一○二二頁。

相關人名
袁世凱
相關地名
北京南京
相關專有名詞
參議院臨時政府臨時參議院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579-0580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便,改由海道。祈執事迅即委派代表到滬,會同前往,以速為妙。盼切!即復。」(註六十五)
二月十五日率文武官員謁明孝陵,行祭告典禮,宣讀祭文。
   先生率臨時政府文武官員謁明孝陵,行祭告典禮而祝以文。略曰:「武漢首義,天人合同,四方嚮風,海隅景從。遂定長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協,攜手歸來。虜廷震懼,莫知所為,奉茲大柄,還我國人。五大民族,一體無猜。嗚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靈,何以及此!……鬱鬱金陵,龍蟠虎踞,宅是舊都,海宇無吪。有旆肅肅,有旅振振,我民來斯,言告厥成。喬木高城,後先有輝。長仰先型,以式來昆。」(註六十六)先生此舉固所以安慰當時革命軍民,同時亦所以表示國內之狹義民族革命,告一段落。

 在總統府領導舉行中華民國南北統一共和成立慶典。

 臨時參議院決定政府仍設南京。
   參議院於昨日決議臨時政府地點設北京。今日先生咨文覆議,參議員爭論激烈,再投票表決,以十九票對七票,多數可決,臨時政府地點仍設南京。先生所以堅主奠都南京者,一因袁世凱在北京,聞其虛聲而居心難測,故南北聲氣未易溝通,雙方舉動時滋誤會,統一前途,障
(註六十五)「臨時政府公報」第十七號。
(註六十六) 「國父全集」第九冊,五五六──五五七頁。

國父年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四十七歲 五七九

礙甚多。袪此障礙,必袁南下就職南京,種種疑慮自可冰釋。二因元、明、清三代均都北京,宮殿巍峨,每足引起執政者帝王癡夢;官僚遺毒,深植社會人心,惟有毅然遷都,使其失所憑藉,則蕩瑕滌穢,成效易彰,共和前途,實深利賴。(註六十七)

 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是日午後二時,參議院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到會者十七省,共計十七票,投票結果,袁世凱以十七票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五日後復以十七票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南北和議於焉告成。先生即通電各省云:「清帝退位,民國統一,文以革命之目的已達。當受職之始,曾有誓言,幸可以踐。此後建設之事,當讓熟有政治經驗之人。袁公慰庭委曲求全,終達吾人和平之目的,其功莫大。清帝既退,袁公宣布政見,絕對贊成共和,文是以推薦於參議院。參議院既承認文之辭職,今日二時行正式選舉,舉袁公為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地點仍定南京,以袁公到南京接事日為文解職之期,現已派專使迎袁南來,以為我國民服務。特此電聞。」(註六十八)

(註六十七)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一○二一──一○二二頁。
(註六十八) 「國父全集」第四冊,二一八頁。

國父年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四十七歲 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