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修鐵路及集權分權之解釋
批修鐵路及集權分權之解釋
談話
001/09/27
1912/09/27
47
批修鐵路及集權分權之解釋(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對濟南各記者談話
先生謂:今日演說,度必有速記,恐紀錄有失真者,可將稿出閱,俾免誤會。
先生復言:日間所言推行鐵路三政策,借資開辦,中外合資二層,尚不如批歸外人承辦,與國家較為有益。例如借資外人,而我國人材不足,材料不足,外國人應募而來,惟計力受值,對於我本無甚感情,工程上求其適可而止,已屬萬幸,安望其竭盡心力。且購買材料,折扣殊多,收利不可知,而彼已坐獲六厘安穩之保息。至合資開辦,以中國現在狀況,即半數合資,亦非易言,反不如直接批歸外人承辦,限年無償收回。則此限期內,以彼之資本,彼之人材,營彼之事業,自無不竭盡所長,而我於一定年限後,不啻坐獲資財。惟此事對於人民現時之心理,頗難通過。但此事並非將主權送之外人。從前外人造路,路之所至,兵即隨之;故路一經外人承修,不啻割地,此則所宜注意者也。至歸外人批辦,仍宜用私人名義交涉,不牽外交問題。
齊魯報記者王君樂平蔡君春潭提出四條款,請先生宣布政見:一、集權分權之得失;一、鐵路政策利用外資,能否不用國家名義;一、現在之外交;一、省長民選簡任問題。
先生答:第一問題,實無所謂分集,例如中央有中央當然之權,軍政、外交、交通、幣制、關稅是也。地方有地方當然之權,自治範圍內是也。屬之中央之權,地方固不得取之,屬之地方之權,中央亦不得代之也。故有國家政治、地方政治,實無所謂分權集權也。
第二問題,若用第三政策,當然可以辦到。
第三問題(略)。
第四問題,(先生轉詢各記者以本省所主張)我係主張民選者;但現在之都督,帶軍事性質,當然任命。至省長問題,以現在人民數目調查未能確實,以言選舉,亦有為難。
某記者又進叩先生謂:現在領事裁判權尚未收回,鐵路驟歸外人承辦,外國法人不受我國制裁,得勿有流弊否?
先生謂:開放門戶,正所以為收回法權地步,開放正所以保全領土,如滿洲開放過晚,即為日本所干涉。至將來收回裁判權,自應先從內地法庭着手,次第推及商埠。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十月四日)。標題據「會本」。
國父全集
第二冊
488-489
批修鐵路及集權分權之解釋(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對濟南各記者談話
先生謂:今日演說,度必有速記,恐紀錄有失真者,可將稿出閱,俾免誤會。
先生復言:日間所言推行鐵路三政策,借資開辦,中外合資二層,尚不如批歸外人承辦,與國家較為有益。例如借資外人,而我國人材不足,材料不足,外國人應募而來,惟計力受值,對於我本無甚感情,工程上求其適可而止,已屬萬幸,安望其竭盡心力。且購買材料,折扣殊多,收利不可知,而彼已坐獲六厘安穩之保息。至合資開辦,以中國現在狀況,即半數合資,亦非易言,反不如直接批歸外人承辦,限年無償收回。則此限期內,以彼之資本,彼之人材,營彼之事業,自無不竭盡所長,而我於一定年限後,不啻坐獲資財。惟此事對於人民現時之心理,頗難通過。但此事並非將主權送之外人。從前外人造路,路之所至,兵即隨之;故路一經外人承修,不啻割地,此則所宜注意者也。至歸外人批辦,仍宜用私人名義交涉,不牽外交問題。
齊魯報記者王君樂平蔡君春潭提出四條款,請先生宣布政見:一、集權分權之得失;一、鐵路政策利用外資,能否不用國家名義;一、現在之外交;一、省長民選簡任問題。
先生答:第一問題,實無所謂分集,例如中央有中央當然之權,軍政、外交、交通、幣制、關稅是也。地方有地方當然之權,自治範圍內是也。屬之中央之權,地方固不得取之,屬之地方之權,中央亦不得代之也。故有國家政治、地方政治,實無所謂分權集權也。
第二問題,若用第三政策,當然可以辦到。
第三問題(略)。
第四問題,(先生轉詢各記者以本省所主張)我係主張民選者;但現在之都督,帶軍事性質,當然任命。至省長問題,以現在人民數目調查未能確實,以言選舉,亦有為難。
某記者又進叩先生謂:現在領事裁判權尚未收回,鐵路驟歸外人承辦,外國法人不受我國制裁,得勿有流弊否?
國父全集 四八八
先生謂:開放門戶,正所以為收回法權地步,開放正所以保全領土,如滿洲開放過晚,即為日本所干涉。至將來收回裁判權,自應先從內地法庭着手,次第推及商埠。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十月四日)。標題據「會本」。
政黨競爭當以國家為前提(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九月在北京迎賓館與某君的談話
某君問:先生對於近來黨爭,將如何調和,以維持大局?
先生答:政黨競爭,各國皆然,惟當以國家為前題,不當以黨派相傾軋。且各黨尤當互相磨礪,交換意見,否則固守私見,藉政黨之名,行傾輒之實,報復無已,國家必隨之而亡。余為調和黨派,一言以蔽之,願各以國家為前題而已。
某君問:先生解決南北所爭持之種種問題,其意見可得聞否?
先生答:南北所爭持之問題,解決之法有三:(一)中央政府務須開誠布公;(二)取決於國民公意;(三)組織強有力之政府。至於進行之手續,則一言難盡。
(註一) 據「會書」之八「談話」。
解決農民自身問題非耕者有其田不可(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九月在北京迎賓館與梁士詒的談話某夕夜深,孫、袁會談後,孫先生由梁士詒陪送回行館,先生要與梁敘談,問曰:我與項城談話,所見略同。我之政見,彼亦多能領會。惟有一事,我至今尚疑,君為我釋之!
梁問:何也?
先生曰:中國以農立國,倘不能於農民自身求徹底解決,則革新匪易。欲求解決農民自身問題,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我說及此項政見時,意以為項城必反對,孰知彼不特不反對,且肯定以為事所當然,此我所不解也。
梁曰:公環游各國,目睹大地主之剝削;又生長南方,親見佃田者之痛苦,故主張耕者有其田。項城生長北方,足
談話民國元年九月四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