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在橫濱集合同志開會追悼楊衢雲,並籌款恤其遺族 detail

:::

在橫濱集合同志開會追悼楊衢雲,並籌款恤其遺族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38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興中會的成立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題名

在橫濱集合同志開會追悼楊衢雲,並籌款恤其遺族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十二年

干支紀年

庚子

西元紀年

一九○一年

時間備註

舊曆月日

十二月初七日

新曆(西曆)月日

一月二十六日

國父年歲

35

全文內容

先生居橫濱,與尢列同住前田橋一百二十一番地,接港電,知衢雲噩耗,哀悼不已,晚膳皆不能下咽。乃由先生出名主喪,為訃音寄發中外。是日於永樂樓集同志開追悼會,以遙奠之。即席籌款,恤其遺族,由同志捐金一千二百餘元,寄陳少白、何汝明轉其家屬,稍後,復函囑謝纘泰就近代籌善後。袍澤兄弟之情,感人至深。函云:「康如仁兄足下:啟者,先友楊君在港遇害之事,弟得接電音,即向同志週知,弟與各同志皆深為惋惜,哀悼之情,有非筆墨所能盡者矣。是以中曆本月初七夕,邀眾聚集,特為楊君舉哀。同志尢君起而演說,將楊君生平出處志氣,大略表明眾聽,且為之設論紀念。俾同志永遠不忘。眾皆傷悼,現於顏色。弟乘此機會,即出捐柬,言明為楊君善後之用。眾皆踴躍捐助,共題得銀約一千有餘元。尢君又復當眾代楊宅道謝,同志厚情,存歿均感之話,然後散眾。此則弟在橫濱埠,為楊君略盡手足之義之情形也。至於捐款,不日便可收清,當即匯港中國報館,交與足下諸君為之安置。……弟今出名為楊君具訃音,自日本以東各處之同志或戚友,經已由弟寄去。但楊君交遊甚廣,足下亦知之最深,哀悼之情,彼此自不言而喻。並將訃音付上二百份,所有楊君之友,自香港南北以及西方各路,請足下代寄為望。書難盡言,伏維惠照不宣。弟孫文謹啟。西二月十三日(庚子十二月二十五日)。」(註五十五)

注釋

(註五十五) 「國父全集」第四冊,二五──二六頁。

相關人名
尢列何汝何汝明陳少白楊衢雲謝纘泰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香港橫濱
相關專有名詞
中國報中國報館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184-0185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級。友朋咸勸楊他避。衢雲慨然曰:「男兒死則死矣,何避為?吾寧授徒以養妻子,不忍侵蝕公款。俾立一好模範為同人先。」至是粤督暗買兇手陳林,突入校,槍擊衢雲於教室中。衢雲以西書自掩,卒中槍仆地,兇手逸。衢雲乘紅十字車往香港國家醫院,流血雖多,仍能與醫院中人縱談革命主義,西人亦佩其英勇。翌晨逝世,享年四十歲。陳林得千總職,並銀三萬兩,嗣因港政府嚴重交涉,窮究兇犯,被李家焯殺以滅口。(註五十四)

 十二月初七日(一月二十六日)在橫濱集合同志開會追悼楊衢雲,並籌款恤其遺族。
   先生居橫濱,與尢列同住前田橋一百二十一番地,接港電,知衢雲噩耗,哀悼不已,晚膳皆不能下咽。乃由先生出名主喪,為訃音寄發中外。是日於永樂樓集同志開追悼會,以遙奠之。
  即席籌款,恤其遺族,由同志捐金一千二百餘元,寄陳少白、何汝明轉其家屬,稍後,復函囑謝纘泰就近代籌善後。袍澤兄弟之情,感人至深。函云:「康如仁兄足下:啟者,先友楊君在港遇害之事,弟得接電音,即向同志週知,弟與各同志皆深為惋惜,哀悼之情,有非筆墨所能盡者矣。是以中曆本月初七夕,邀眾聚集,特為楊君舉哀。同志尢君起而演說,將楊君生平出
(註五十四)謝纘泰:「中華民國革命秘史」,二○頁;李家焯之職銜,前在乙未九月廣州起義時,粤督譚鍾麟奏摺中稱為「管帶巡勇知縣」,一般則稱為「緝捕委員」(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一八、二七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二年(一九○○) 三十五歲 一八四

處志氣,大略表明眾聽,且為之設論紀念。俾同志永遠不忘。眾皆傷悼,現於顏色。弟乘此機會,即出捐柬,言明為楊君善後之用。眾皆踴躍捐助,共題得銀約一千有餘元。尢君又復當眾代楊宅道謝,同志厚情,存歿均感之話,然後散眾。此則弟在橫濱埠,為楊君略盡手足之義之情形也。至於捐款,不日便可收清,當即匯港中國報館,交與足下諸君為之安置。……弟今出名為楊君具訃音,自日本以東各處之同志或戚友,經已由弟寄去。但楊君交遊甚廣,足下亦知之最深,哀悼之情,彼此自不言而喻。並將訃音付上二百份,所有楊君之友,自香港南北以及西方各路,請足下代寄為望。書難盡言,伏維惠照不宣。弟孫文謹啟。西二月十三日(庚子十二月二十五日)。」(註五十五)

 十二月二十五日(二月十三日)偕橫濱華商興中會橫濱幹部溫炳臣赴和歌山。

 十二月二十六日(二月十四日)赴南方熊楠家造訪。
   先生是日赴南方熊楠家造訪,中午接受南方款待,下午在南方家歡叙。晚,南方特在「蘆邊屋」設宴,並由南方舊時同窗報社社長小笠原譽至夫作陪。

 十二月二十七日(二月十五日)離和歌山返橫濱。

(註五十五) 「國父全集」第四冊,二五──二六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十二年(一九○○) 三十五歲 一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