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中國現況與個人未來之出處 detail

:::

中國現況與個人未來之出處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62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中國現況與個人未來之出處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談話

民國日期

013/12/01

西元日期

1924/12/01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中國現況與個人未來之出處(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在日本門司與來訪者的談話
予赴北京,將於大體方針決定之日,即往歐美漫遊,決不久滯。予第一目的在欲廢除十三國對華之不平等條約,使中華民國成真正大統一之國家,則治外法權及關稅各節問題均可一一解決。而所謂二十一條問題,此際日人宜反省之。其次為貫徹廢督裁兵,及財政整理。倘此志不達,即選予為總統或任何制度下之領袖,予決不就。且以為果國運至于斯極,可任國民之意志,或分中國為若干國而各別統治。
予觀中國衰亡原因,第一乃為英國所侵害。予有機緣當首訪英國,次及列國,以求盡吾力。至於目下之北京政府,段祺瑞既出任政府,其資格良宜。予舍推崇之外,別無他見存也。

注釋

(註一) 據北京「晨報」(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五日)「孫文昨午到津」條。

相關人名
段祺瑞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北京門司
相關專有名詞
北京政府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640

檢索詞出現頁次

動機關左右進退遲速行止,但是他並沒有開到哪裏的權。行使坐車人的權,取用開車人的能,汽車便很順利地會到目的地了。
  人民是民國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個目標來,像坐汽車的一般。至於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種專門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識程度雖低,只要說得出「要到那裏」一句話來,就無害於民主政治。
(註一) 據上海「民國日報」(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一日),「逐件來解釋民眾間對國民會議的懷疑」之(二)「開國民會議與人民知識程度無干」,此乃上海「民國日報」總編輯葉楚傖回憶先生談話的筆記。談話時間不詳,茲以上海「民國日報」發表之日期為日期。

中國現況與個人未來之出處(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在日本門司與來訪者的談話
  予赴北京,將於大體方針決定之日,即往歐美漫遊,決不久滯。予第一目的在欲廢除十三國對華之不平等條約,使中華民國成真正大統一之國家,則治外法權及關稅各節問題均可一一解決。而所謂二十一條問題,此際日人宜反省之。
其次為貫徹廢督裁兵,及財政整理。倘此志不達,即選予為總統或任何制度下之領袖,予決不就。且以為果國運至于斯極,可任國民之意志,或分中國為若干國而各別統治。
  予觀中國衰亡原因,第一乃為英國所侵害。予有機緣當首訪英國,次及列國,以求盡吾力。至於目下之北京政府,段祺瑞既出任政府,其資格良宜。予舍推崇之外,別無他見存也。
(註一) 據北京「晨報」(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五日)「孫文昨午到津」條。

入京行止(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四日在天津張園與日本記者西村等的談話
  西村:先生此次經由日本來津,對於敝國之感想如何?
  孫先生:此次余身受貴國各地上下官民熱誠歡迎,實深感謝。
  西村:先生此次北上,對於中國時局之前途關係重大,願聞所抱方針之一端。

國父全集 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