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命黃明堂舉兵攻佔廣西鎮南關 detail

:::

命黃明堂舉兵攻佔廣西鎮南關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47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
題名

命黃明堂舉兵攻佔廣西鎮南關

民國紀年

民國紀元前五年

干支紀年

丁未

西元紀年

一九○七年

舊曆月日

十月二十六日

新曆(西曆)月日

十二月一日

國父年歲

42

全文內容

鎮南、平宜、水口三關,為廣西邊防要隘,尤以鎮南關為天險,法人稱之為東方第二旅順。  安南東京通國境之鐵路有二:東曰廣西線,西曰雲南線。廣西線終點為同登站,行數里即抵鎮  南關。先生以欽州之役失敗,精銳尚留十萬大山,乃令王和順改從鎮南關進行,謀奪砲臺。而  憑祥土司李祐卿,不聽和順調度,和順怏怏返河內,於是先生改派黃明堂專任其事,以李祐卿  為副,何伍為支隊長。事前與砲臺守兵聯絡成熟,復向當地會黨首領梁正禮(俗號疤頭梁)借  械。即于是日晚,由明堂率那模村鄉勇八十人,以繩縋落於斷澗危崖間,繞鎮南關之背潛襲,  向關上右輔山砲臺攻擊,守兵百餘人略抗即降,於是鎮南、鎮中、鎮北三臺陸續入革命軍之  手,在臺上樹立青天白日旗。附近遊勇來投甚眾。(註五十二)是役為先生領導之第六次革命起義。

注釋

(註五十二) 鄧慕韓:「孫中山先生傳記」。

相關人名
王和順何伍李祐李祐卿梁正禮黃明堂
相關地名
十萬大山三臺安南東京河內南關旅順欽州雲南廣西鎮南鎮南關
相關專有名詞
革命軍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344-0345

相關照片

檢索詞出現頁次

銀百餘兩,旋亦就罄,余切頗以遣散諸會黨為難,問之謝持曰:可得銀二千兩否。持諾之。遂集諸會黨人,曉以不克發動之故,給資令各散歸。繼聞有告密軍中者,程德藩等遯去。伍安走至金堂,被逮回營殺之。二十九日,楊維、黎靖瀛、江永成、黃方、王炳章、張治祥、江竺等皆被逮。江竺以支離其辭得釋。(註五十)餘皆下獄。謝持、余切等皆走免,張培爵獨留省,密持大計。(註五十一)

 十月二十六日(十二月一日)命黃明堂舉兵攻佔廣西鎮南關。
   鎮南、平宜、水口三關,為廣西邊防要隘,尤以鎮南關為天險,法人稱之為東方第二旅順。
  安南東京通國境之鐵路有二:東曰廣西線,西曰雲南線。廣西線終點為同登站,行數里即抵鎮南關。先生以欽州之役失敗,精銳尚留十萬大山,乃令王和順改從鎮南關進行,謀奪砲臺。而憑祥土司李祐卿,不聽和順調度,和順怏怏返河內,於是先生改派黃明堂專任其事,以李祐卿為副,何伍為支隊長。事前與砲臺守兵聯絡成熟,復向當地會黨首領梁正禮(俗號疤頭梁)借械。即于是日晚,由明堂率那模村鄉勇八十人,以繩縋落於斷澗危崖間,繞鎮南關之背潛襲,向關上右輔山砲臺攻擊,守兵百餘人略抗即降,於是鎮南、鎮中、鎮北三臺陸續入革命軍之
(註五十)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八九七──八九九頁。
(註五十一) 四川黨史編輯處:「四川黨人革命事實撮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五年(一九○七) 四十二歲 三四四

  手,在臺上樹立青天白日旗。附近遊勇來投甚眾。(註五十二)是役為先生領導之第六次革命起義。

 十月二十七日(十二月二日)先生親率黃興、胡漢民及法軍官自河內至鎮南關指揮。
   是日上午先生在河南得鎮內關克復電,翌早即親率黃興、胡漢民、胡毅生、盧仲琳、張翼樞及日人池亨吉、法砲兵大尉男爵狄氏,乘鐵路火車,前赴戰地,在同登站下車。關上派人來迎,即於夜間燃炬登山,抵明堂所守之鎮北砲臺,大行犒賞。明堂等奏樂歡迎,全軍鼓舞。(註五十三)先生本擬集合十萬大山之眾,會攻龍州(今龍津縣),不圖十萬大山之眾,以道遠不能至,遂以百餘眾握三砲臺,而與清廣西提督龍濟光、鎮南關防軍統領陸榮廷所率百戰悍卒四千之眾鏖戰。(註五十四)漢民體素弱,于登山途中,遽暈眩仆地,先生使毅生挾之入砲臺下小屋,黎明始登砲臺。先生偕法砲兵大尉狄氏,巡視砲兵陣地。發砲六七響,轟中敵軍。惟尚有最高之一砲臺,仍為清兵拒守,恃險以步兵猝擊,革命軍幸無大傷害,祇一砲兵斷指。一兵彈中肺部,先生親為紮縛傷處,使人舁之下山。先生云:「反對清政府二十餘年,此日始得親發砲擊清軍耳。」(註五十五)
(註五十二)鄧慕韓:「孫中山先生傳記」。
(註五十三) 同前註。
(註五十四) 先生鎮南關之役致鄧澤如函(「國父全集」第四冊,六○頁)。
(註五十五) 「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第三輯,總三九五頁,中央黨史會編輯,民國四十七年十二月再版,臺北)。

國父年譜 民元前五年(一九○七) 四十二歲 三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