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國父全集第二冊
書目資料
目次
目次
書名頁
1
史料圖片
2
總目
8
第二冊目錄
12
宣言及文告
40
檀香山興中會成立宣言
41
香港興中會宣言
42
致香港總督歷數滿清政府罪狀並擬訂平治章程請轉商各國贊成書
45
丙午萍鄉之役致革命軍首領照會
47
中華國民軍政府討滿洲檄
48
中華國民軍政府諭保皇會檄
52
武昌起義後通告各國書
56
中國同盟會本部宣言
57
附錄: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宣言書
59
中國同盟會為團結同志宣言
60
布告全國同胞書
62
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
63
臨時大總統布告海陸軍將士文
64
臨時大總統改曆改元通電
65
臨時大總統布告友邦書
66
臨時大總統告北軍將士文
68
臨時大總統布告國民消融意見蠲除畛域文
69
臨時大總統禁止株連通電
69
中國同盟會本部召開全體大會通告
70
允袁世凱在北京就職通電
70
宣布新選袁大總統宣誓電文通告
71
告粤中父老昆季勉合力維持粤局書
71
國民黨宣言
73
國民黨政見宣言
76
為宋案告外國政府與人民書(譯文)
83
國民黨議員發布對於大借款問題之通告
84
附錄:國民黨國會議員會對於大借款問題宣言書
86
為袁氏叛國對國民宣言
88
望各省一致聲討袁氏通電
88
討袁告示
89
約束黨員通告
90
中華革命黨成立宣言
91
中華革命黨為討袁告同胞書
92
討袁宣言
95
討袁二次宣言
96
規復約法宣言
98
中華革命黨本部停止黨務徵求改組辦法通告
100
就陸海軍大元帥職宣言
100
大元帥就職宣言
101
受任海陸軍大元帥宣言
101
軍政府為對德宣戰布告中外書
102
通令宣布北京偽政府亂國盜權罪狀
102
國慶紀念布告國民文
105
軍政府為香山東海十六沙護沙事宜布告
105
堅持護法到底通電
106
通令將士宣告討逆護法原由
107
以雲南首義日為國慶紀念日布告
108
中華民國七年元旦大元帥布告
108
勗勉各軍討伐不法官僚布告
109
為主張和平通電全國文
109
鹽稅收歸軍政府布告
110
反對北京非法政府發行七年公債通電
110
着各鹽商應按向章向廣東中國銀行繳納鹽稅布告
111
大元帥通告駐華各國公使書
111
向非常國會辭大元帥職通電
113
辭大元帥職之通電
114
留別粤中父老昆弟書
115
中華民國軍政府對內宣言書
117
軍政府對友邦之宣言書
118
護法宣言
121
南北和談立場通電
122
為遷移軍政府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三總裁共同宣言
123
與唐紹儀等聯名重申護法救國宣言
124
規定國民黨譯名通告
125
與唐紹儀伍廷芳宣布岑春煊等破壞護法罪狀通電
126
建設方針宣言
126
嘉慰護法諸將士宣言
127
軍政府為北方破壞和平宣言
127
大總統定期就職公告
128
就大總統職宣言
128
就大總統職後對外宣言
129
關於中國出席華盛頓會議代表資格之宣言
130
為解決遠東問題之前提宣言
131
宣告北京政府發行國庫券概屬無效之聲明
132
宣布徐世昌賣國奸謀文
132
宣布徐世昌梁士詒罪狀通告
133
揭發徐世昌對日交涉喪失利權布告
133
關於奉直問題宣言
134
出師北伐通告
134
為徐世昌退職對外宣言
135
工兵計畫宣言
136
宣布粤變顛末表示統一意見宣言
137
宣布和平統一主張之對外宣言
140
附錄:宣布和平統一英文宣言(譯文)
141
致本黨同志述陳變始末及今後方針通告
143
對聯俄聯德外交密函的辨證
149
中國國民黨宣言
150
實施新頒宣言黨綱總章通告
153
討伐陳炯明通電
153
和平統一宣言
154
為中俄關係與越飛聯合宣言
156
實行裁兵宣言
157
與唐繼堯等對西南時局通電
159
中國國民黨為臨城事件致公使團通告
160
勸諭陳炯明軍布告
160
大本營布告兩則
160
為否認北政府對外宣言
162
中國國民黨為曹錕賄選竊位宣言
163
致列強宣言
164
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
164
對粤海關事件之宣言
165
關於海關問題之宣言
166
為爭關餘稅收致美國國民書
168
改造宣言
169
呼籲世界弱小民族形成反帝聯合戰線
170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171
釋本黨改組容共意義致黨員通告
180
國民黨上海執行部重要聲明
182
任職黨員須服從黨義嚴守紀律通告
183
中國國民黨重要通告
185
國民黨致各界書
185
中國國民黨敬告國民書
186
中國國民黨為德發債票案宣言
187
中國國民黨關於黨務宣言
188
中國國民黨對於各國退還賠款宣言
189
中國國民黨對中俄協定宣言
190
中國國民黨對金佛郎案宣言
192
組織農民協會及農民自衛軍宣言
193
中國國民黨忠告日本國民宣言
195
中國國民黨對廣州罷市事件宣言
196
為廣州商團事件對外宣言
199
附錄:反對帝國主義干涉吾國內政之宣言
200
為討伐曹吳告軍民文
202
對粤宣言
203
中國國民黨為九七國恥紀念宣言
203
為實現民治告粤民三事文
207
為討伐曹吳移師韶關布告
209
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
209
制訂建國大綱宣言
211
北上宣言
213
派員宣傳召集國民會議主張通電
216
國民黨最小綱領宣言
216
自天津行轅入京致各界通電
218
入京宣言
218
為說明建國政府之任務昭告國人文
219
中國國民黨為決定不參加善後會議宣言
221
中國國民黨反對善後會議制定國民會議組織法宣言
222
中國國民黨對金佛郎案二次宣言
222
中國國民黨接受總理遺囑宣言
223
論著
229
農功
230
自傳
233
倫敦被難記(譯文)
234
中國之現狀與未來──革命黨籲請英國善持中立(譯文)
264
支那保全分割合論
278
駁保皇報
282
中國問題的真解決(譯文)
286
附錄:支那問題真解
293
民報發刊詞
297
論懼革命召瓜分者乃不識時務者也
298
平實開口便錯
301
平實尚不肯認錯
303
我的回憶(譯文)
305
對外宣言稿(部份譯文)
314
中國之第二步(譯文)
314
中國之鐵路計劃與民生主義(譯文)
316
錢幣革命
321
中國存亡問題
325
平白的話(譯文)
371
八年十月十日
373
三民主義
374
中國實業當如何發展
383
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
386
內政方針
390
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
392
中國革命史
395
發揚民治說帖
405
談話
408
幽禁使館中與譯員鄧廷鏗的談話
409
與倫敦各報記者談被幽禁於清廷駐英使館的經過(譯文)
412
使館釋出後在蘇格蘭場陳述被幽禁的經過(譯文)
414
自述被幽禁於清廷駐英使館的經過
416
獲釋後向律師卡夫陳述被難經過(譯文)
416
唯有革命才能建立中國的新政體(譯文)
423
與宮崎寅藏筆談殘稿
424
附錄:與宮崎寅藏譚論革命筆錄
433
中國必革命而後能達共和主義
440
附錄:與宮崎寅藏之談話
441
離橫濱前的談話(譯文)
443
革命的目的在驅逐滿洲人(譯文)
443
與宮崎寅藏商量會晤李鴻章一事談話
445
聯合各派力量促成政治改革(譯文)
446
惠州起義經過及革命前途的展望(譯文)
447
論均田之法
449
論定都
449
撰寫太平天國歷史以宣傳排滿
451
改革會黨的目的
451
革命方法首重聯絡人才
452
訂定約法為達到立憲政體的途徑
452
暗殺須視當時革命情形而定
453
革命的目的在保國存種
454
革命與維新的分別
454
設立考試權糾察權以補救三權分立的弊病(譯文)
455
將士學習簡易救傷法可以自救救人
456
建議池亨吉赴中國為革命活動做見證人
456
毀譽無足輕重
457
宣傳與籌款並重
458
監察考試兩權為中國歷史所獨有
459
設立革命公司以籌餉
461
武昌起義後在紐約告鶴岡永太郎返國行程計劃(譯文)
461
儘速建立中央政府維持中國前途
462
革命乃全國人民共同意願
462
革命之後擬試行聯邦之中國設上下議院統籌全局
463
革命之後當建立共和聯邦政體
464
附錄:中國革命的目的在建立共和政府
465
返國前與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總裁西蒙的談話(譯文)
465
中國當廢除與外人種種不便之障礙物重訂海關稅則
468
借外債以謀新政府之建設
468
革命之成敗不在金錢而在熱心
468
如能以和平收革命之功即不必用兵
470
附錄:如能以和平收革命之功即不必用兵
471
民國政府成立後借債築路之利益
472
以真精神真力量與困難戰
473
革命之後當即選舉大總統改用陽曆
473
廢除厘金及取消領事裁判權
474
民國政府成立與商務關係及革命原定之起事計劃
475
鼓吹社會主義普及全國人心目中
476
中國革命乃順天應人之行動
476
無政府論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
477
Anarchist應譯作無頭政府
477
自述革命思想及行動之緣起
477
論立志
479
為四萬萬同胞感謝諸君光復之功
479
派伍廷芳為法部總長之理由
479
派人招聘錄用遺逸之士以副求賢之素願
480
望袁世凱歸從民軍實行共和政體
480
辭職讓袁世凱須袁氏承認臨時政府
481
俟袁宣布共和即行辭任
482
亟須輸入社會主義新著迻譯以供研究了解
482
列強承認與民國前途(譯文)
482
對北方兵變之意見
487
政治革命之後宜繼以和平的社會革命
487
組織中外聯合公司發達中國天然利源
488
外人來華傳教增進道德觀念
489
借債為生死問題
489
外國如不助我我同胞必將發憤自助
490
解決民生問題須從稅契入手
490
平均地權乃以土地之利還之大眾
490
振興實業與促進教育之計劃
492
中葡革命先後輝映
494
借外國資本以開發中國富源
494
南北統一後之政治與外交方針
495
地價抽稅問題之研究
497
鐵路事業欲以十年期其大成
499
中葡友情從此愈固
500
鐵路大計乃發展中國財源第一要策
500
鐵路計畫
501
中華民國(譯文)
503
為守信諾而北上
505
鐵道政策為中國近日最緊要問題
506
北上宗旨在謀國利民福之政策
506
交通為興辦實業之發達媒介故當趕築全國鐵路
507
撤除軍警護衛俾得出入自由
507
鞏固民國不外整頓內政及聯絡外交
508
鐵路計畫十年可成
508
附錄:袁總統練兵我造鐵道
508
國民勿迫袁總統為惡
509
蒙藏消息宜由政府統一分送各報登載
509
築路與練兵
509
附錄:遷都問題為目前之急務
513
關於借款與滿蒙大局
513
附錄:中國若無能恢復已失之疆土則亦無能立國於大地
514
時局多艱望陸徵祥勿存退志
515
對中央政府用人的意見
516
消納軍隊實為軍民分治之要着
516
以築路效益獲款並擬用公司名義借外款充作練兵及中央地方行政經費
517
關於內閣與軍隊問題
518
游京雜談
518
維持現狀與規劃將來
519
對於西藏問題當由收攬人心着手
523
竭力為國共圖國事
523
實業發達鐵路大通後可成極富之國
523
瓊州改省及批修鐵路
524
開拓實業計畫之實施與開放門戶之善後
525
築路進行辦法
526
批修鐵路及東西幹線之規畫
526
批撥外人承辦鐵路之利益
527
五族互相團結共和之目的乃可達到
528
建築鐵路目的在求富強
529
批修鐵路及集權分權之解釋
530
政黨競爭當以國家為前提
531
解決農民自身問題非耕者有其田不可
531
今令外人包辦鐵道一切保護皆由我任斷不致喪失主權
532
對外資承造鐵路之說明
533
今當提倡民生主義
534
游贛雜談
534
鐵路批與外人戰時運輸平時賃金均有軍令法律規範之
535
經營鐵路與幣制改革
536
訪日目的在增進兩國邦交
536
在由門司赴神戶車中之感想
536
中日互相提攜不僅在東亞和平且在世界和平實有必要
537
中日兩國共保東亞利益
538
修建鐵道將借外資
538
中日同文同種應相互提攜
538
日俄戰前中國同情於日本日俄戰後中國反不表同情
539
日本造船事業必有貢獻於東洋和平
539
中日兩國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可雄踞東亞在世界上亦可成一重大勢力
540
宋案發生以後之政見
540
國民黨對解決宋教仁被刺案所持之態度
541
闢字林西報造謠
542
袁世凱之暴政
542
約法國會乃共和國之命脈
546
對於時局之意見
547
時局未易解決民軍未能息肩
548
整修西湖為世界觀光勝地
548
浙人保障民國有功
548
杭州乃地靈人傑之勝地
549
紹興地利應加開發
550
象山宜開商埠
550
決不擔任鐵道協會會長
550
討袁善後應由政府辦理
550
以廣東為護法基地鞏固民國
551
恢復辛亥革命時代的民氣
552
恢復國會與組織正式政府
552
解決時局最美最易之法厥惟召集舊國會
553
國會未恢復前北方一切措施皆屬非法
555
決心驅除護法障礙莫榮新
555
以公理勝敵建再造共和之功
556
請贊助經費召集國會以利國是之法律解決
557
國會經費問題宜從速解決
557
此後應注意西北
558
國會非常會議當負非常責任
558
對軍政府改組之意見
559
護法及改組軍政府絕不可犧牲法律
559
對改組軍政府的嚴正態度
560
決定辭卸大元帥職務
560
暫不就任政務總裁
561
南北和平首應恢復約法
561
應付偽共和之困難
562
政治的基礎在於地方自治
562
先制定憲法而後始可選總統
563
詩學偶談
563
治學雜談(一)
564
治學雜談(二)
565
段祺瑞如贊成護法當可聯絡
565
與戴季陶關于社會問題之談話
566
護法者友壞法者敵
568
尊重眾意暫不辭總裁職
569
學得活知識以貢獻於國家社會
569
過激主義不至傳入中國
570
希望日本國民覺悟
571
驅逐桂系方可救危亡於萬一
572
英日續訂同盟有傷於中國
573
四總裁宣言與日本對中國之策略
574
返粤後攻略廣西與中國統一
575
不承認北京政府宣稱統一與締借外債
575
應速創設全國糧食管理局
576
解決山東問題應先恢復馬關條約及取消二十一條約
576
對於山東問題之意見
577
統一南北意見
578
論雲南政情及對桂方針
578
以誠處事堅持國家利益
579
改善中日邦交之途徑
580
徹底實行三民主義以建設中國
580
成立正式政府國家前途有望
581
當前內政外交情勢與革命政府之政策
581
建立一個由優秀知識份子組成的政府是我們近期的任務(譯文)
583
各界應共同貫徹革命主義
586
出席太平洋會議代表應完全由南方合法政府派遣
586
南方政府將不派代表出席太平洋會議
587
美國應協助中國抵拒日本
588
政府當盡力協助僑民教育
589
北伐完成後中國當全力援助韓國復國運動
589
北伐必可擊敗吳佩孚
590
接見韓國專使申圭植後致答詞
591
以廣州為後方從韶關出兵北伐
591
訓勉第一師師長梁鴻楷等各軍官
591
推翻帝國主義實現中國真正民治政府
592
北伐之政略
592
吳佩孚無誠意恢復國會
595
打破武人專制與平定內亂
596
戡平叛亂以盡職守
597
吾軍當繼伍總長廷芳遺志奮勇殺賊
598
關於陳炯明叛變之談話
598
陳炯明叛變後之主張
599
絕不屈服於暴力
600
堅持討伐叛逆
600
堅守黃埔之理由
600
生平不服暴力不畏強權
601
外交上應取的態度
601
革命與叛逆之名不可絲毫假借
602
本國民之責為救國之後援
603
外人應協助中國整理財政
604
北方軍人應有國家統一之誠意
604
國民當各秉天賦能力隨時盡國民之天職
606
決定貫徹護法宗旨
606
陳炯明吳佩孚均不合民主潮流
607
對時局的意見
607
對於勞資問題及社會主義之意見
608
滇桂軍圖粤與曹吳動向
610
欲謀統一須先裁兵
611
主張和平統一
611
力主和平統一
612
裁兵為謀統一之政策
612
嘉勉大陸報以無線電話宣揚和平統一宣言
613
中止返粤之原因
613
望日人善用越飛訪日機會
614
與張段聯盟制吳並主張先裁兵後統一
614
建國猶如建屋望同心協力極力建造
615
附錄:軍人須明順逆識本務
615
教育經費支絀與實業借款的需要
616
裁兵之重要與處置方法
616
裁兵禁賭與加強港澳外交
618
同負整理財政興辦實業之責
619
北方雖陰使沈鴻英叛變仍可與之言和
620
附錄:與楊天驥之和平談
620
藉擄綁西人要脅收編後患堪慮
620
東江戰事不日結束決偕藻林巡視北方
621
贊成學生從澄清政治做去
621
俟各江軍事結束眾意僉同當親掃羣醜貫徹主張
622
不容鼠輩竊據桂省
622
必以戢亂除暴為前提後收制憲定國之效果
623
永豐艦官佐以護法為職志實堪稱美
623
曹錕偽謀已成只有興師北伐
623
關於黨務進行之訓示
624
陸榮廷唐繼堯均無足擾桂
626
軍人當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之勇
627
滇軍將士學識經驗俱勝陳軍
627
討曹計劃一俟就緒即通告全國出師
627
效力內地疆場不如效力海外黨務
628
截留關稅之決心
628
決以武力對抗列強干預廣東關餘
629
阻止關餘北解為公理而戰亦所不辭
630
決心收回關餘望全體國民為政府後盾
630
陳炯明如果有悔過之誠應即來省請罪
630
共謀討賊辦法以紓國難
631
附錄:決心組織正式政府出師北伐與統一財政
632
美國宜擇地召集會議協助中國解決問題
633
三角同盟大為進步關餘問題可獲解決
634
對於美國之希望
634
建國宣言不日發表關餘必須收回
635
從不平和壓迫裏尋出自由來
636
應將收回租界加入政綱
638
按照蘇聯式樣建立軍隊盼以豐富反帝經驗傳授學生
639
肅清東江統一財政竭力造黨
639
肅清東江即行北伐黨內同志精神一致蘇聯政府亦可承認
640
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有其區別蘇俄現時亦非純粹共產主義
641
與某日人的談話
642
俄國政府在北京及廣東各派正式代表固認兩者為對立
647
南方政府與俄國的關係不受北京政府承認俄國之影響(譯文)
648
大本營組織法制委員會之目的
649
地方自治不得妨礙國庫省庫之徵收
650
不主張聯省自治
650
日本應忍恥辱先謀亞細亞民族之大結合
650
有志竟成努力自強
651
所望於菲律賓人民者
651
軍警衛民無忝厥職
653
不能剝奪人民自由權
654
沙面為中國領土英國領事無取締華人之權
654
沙面華人離工風潮政府未便干涉
654
請領護照購運槍械應審慎核發
655
沙面離工華人既已妥商協約可逕與磋商
655
廣州罷市必須停止並立即開市否則武力強制執行
655
着所有各軍除中央直轄粤軍外一律出師北伐
655
今為解決國是之最好機會
656
反對直系之機會
656
與盧永祥張作霖段祺瑞之軍事行動
657
浙事變化及日本之態度
657
對北伐及江浙戰事之答覆
658
附錄:北伐計劃不因浙盧赴滬改變(譯文)
658
決心北上謀求統一
658
與段張意見大致相同惟無秘密諒解陳炯明果能覺悟亦當與之提攜
659
黃埔學生可完成未竟之志
660
改造思想界除盡陳舊官僚
660
解救現在中國之困阨惟有貫徹革命主義一途
661
和平統一之目的或可達到
661
國民宜一致反對帝國主義
661
盡力撤銷一切外國在華租界
662
租界遲早必須收回
663
國民應共起打破造成中國內亂之帝國主義者
663
對武昌方面所謂護憲軍政府之意見
663
革命黨員宜研究主義與守紀
664
黨員須多量介紹同志入黨
664
軍閥專制與帝國主義均不可不除
665
非完全排除列國共管瓜分行為決不立於民國之當道
665
中日兩國應親善攜手共禦他國之侵略
666
中國國民已有能力解決全國一切大事
667
附錄(一):中國不望友邦援助將以國民實力收拾時局
669
附錄(二)中國國民將有餘力管理將來之中國
669
日本應幫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
670
中國內外時局問題及個人任務
673
中國之時局與對外關係
675
要北方政府贊成南方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南北方能調和
678
權能區分的意義
681
中國現況與個人未來之出處
682
入京行止
682
段祺瑞可當收拾時局之任
683
亞細亞民族之結合與不平等條約之排除
683
附錄:亞細亞民族之結合
684
禁絕鴉片之主張
685
堅主廢除不平等條約
686
囑馬伯援赴日倘馮玉祥赴日暇時多對彼講述中國國民黨志士愛國歷史
686
執政為中華民國之臨時執政何須外交團之承認
687
入京後之書面談話
687
中醫診斷
687
勇氣終必戰勝疾病
689
斷不作暗昧不可告人之事
689
預立遺囑
689
囑胡漢民勿擾百姓
690
促成國民會議實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691
附錄:臨終告誡隨侍諸同志談話
691
囑廖仲愷不可離粤來京
692
以同志不能堅持革命立場為慮
692
入京後與某君談話
692
論革命意義
692
論誠
693
談民選議員制度
693
談宣傳文字的運用
694
談練習演說的要點
695
版權頁
697
跳至第:
/
698
張